您目前的位置: 首页» 单位概况» 单位简介

青海大学 新农村发展研究院

      青海大学新农村发展研究院于2013年12月获教育部、科技部正式批准成立,是履行学校科技社会服务职能的部门,主要任务是围绕青海新农村建设和现代农牧业发展需求,重点开展多种形式的新农村服务基地建设、新农村建设宏观战略研究、跨校或跨地区的资源整合与共享平台搭建、体制机制创新研究等。积极发挥学校学科人才优势,整合资源、上下联动,加强与地方政府及企业合作,探索农业科技推广新模式,围绕乡村振兴战略服务“三农”工作,以全面推进青海高原特色现代农牧业产业发展和促进青海新农村牧区建设为核心,在基地建设、队伍建设、模式创新、科技培训等方面打下了坚实工作基础,共建设了15个示范基地;强化农技队伍建设,建成了一支由推广研究员、科技特派员为主体,基层农技人员参与的“三农”服务队伍;建立多层次的培训体系,进一步加强了农业、农村干部和职业农民培训;以科技特派员工作站、科技小院为载体,创新科技服务模式。高质量谋划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助力“三农”发展。加强党建引领基层治理,服务地方经济发展能力,助推产业发展,助推农民增收致富,开设了一批加强基层治理能力,提高基层干部科学素养和操作技能,加快农村现代化,培养造就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农村实用技术人才相关课程。为提高基层科技专业人才的发展经济能力、改革创新能力、基层党建能力做出贡献。在国家、青海省以及青海大学的大力支持下,各项工作均取得了显著成绩。

      研究院设院长1名,副院长1名,办公室主任1名,科研助理2名,聘任专家教授200余人。根据工作需求,联动农林科学院、畜牧兽医科学院、农牧学院、生态环境工程学院、三江源生态与高原农牧业国家重点实验室等院系优势人才资源、科研教学平台资源,灵活调度专业技术人才服务于国家和区域发展战略,助力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建设。在院长的带领下,具体负责青海省“三区”人才、科技特派员、基层专业技术人才、农牧业产业致富带头人、驻村干部等培训工作。依托青海大学、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甘肃农业大学、华南农业大学等省内外高校及科研院所的优势学科和专业技术师资,根据培训工作需要,选聘具有高级职称、在现代农牧业生产专业技术、农业经营管理、市场营销等方面具有较强的理论水平和实践经验的教师骨干,作为培训授课教师和技术服务指导教师,以提高基层干部、农技人员和农牧民管理能力、现代科技的应用能力和综合发展能力为重点,培养造就“明管理、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基层农村实用技术人才。先后建设青海大学新农村发展研究院网站、“三农”专家数据库。筹建基地(中心、实验室)科研平台,建立服务“三农”科技特派员工作站70个;参与组建了国家大学科技园、国家农作物种质资源复份库(西宁)、农业农村部、科技部、国家林业局、教育部、水利部、省科技厅、省教育厅等重点实验室、基准站、标准站、专业中心、观测站及青海乡村振兴研究院、青海大学现代农业产业学院等74个教学科研机构;正在筹建科技部“国家牦牛技术创新中心”。 研究院以青海省“三区”人才、科技特派员、基层专业技术人员、农牧业产业致富带头人、驻村干部为主体,结合科研专项项目的实施举办各类专题培训班。2014年至今共举办青海省“三区”人才培训班50期,项目专题培训班150余期,培训基层专业技术人员1万人次,基层农牧民近10万人次。2个团队、9名个人被省科技厅评为2019年度省科技特派员优秀团队和个人。2022年度的表彰中,18个科技特派员工作站荣获优秀科技特派员工作站荣誉称号,占全省优秀科技特派员工作站的85.7%;68名个人荣获优秀科技特派员荣誉称号,占全省优秀科技特派员的40.2%;7个工作站荣获优秀典型科技特派员工作站荣誉称号,占全省优秀典型科技特派员工作站的87.5%;6名个人荣获优秀典型科技特派员荣誉称号,占全省优秀典型科技特派员的75%。

 创新方式方法,科技推广模式取得新突破,加快农牧业科技成果转化模式探索,构建政府推动,以“大学+企业+产业园区”为依托,以基层农技力量为技术骨干的农业科技推广新模式,在青海全省范围内建设“科技特派员工作站”“科技服务团”“科技小院”等,助推农牧业全产业高质量发展。建院以来,每年为全省提供服务“三区”人才达到200余人次。自2020年开始,在青海省科学技术厅的工作安排部署下,青海大学在全省首批建设的“科技特派员工作站”达到70个,占到全省的69.6%,选派265名科技特派员下基层为全省2市6州36个县开展服务工作。2023年在之前建设的基础上,继续共同建设“科技特派员工作站”74个,选派科技特派员317名,为服务对象企业或合作社提供科技支撑。2021年起由青海大学负责的科技特派团在12个国家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开展产业帮扶工作。有效破解青海省农牧业科技成果转化“最后一公里”难题。科技特派员工作站与大通伊绿种养殖专业合作社、湟源县恒祥畜牧养殖专业合作社等57余家合作社和青海冠菌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等75余家企业开展技术合作和示范基地建设,为企业(合作社)发展解决各项技术难题。

2015年签订了《海南州人民政府与青海大学科技合作协议》《青海大学新农村发展研究院与泽库县人民政府科技支撑合作协议》等协议,共同打造海南州“青海大学综合服务示范基地”“泽库县有机畜牧特色产业基地”。2016年与青海农牧厅签订农牧业科技战略合作协议;2020年与青海省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有限公司签订科技合作协议;2022年青海大学驻西宁大市场科技成果转移转化中心正式成立;同年与青海省农业农村厅、青海省科技厅、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签订了青海乡村振兴研究院战略合作框架协议;与青海省种羊繁育推广服务中心、青海互丰农业科技集团有限公司、青海华实集团新丁香粮油公司签订了现代农业产业学院建设合作协议。另外,74个科技特派员工作站服务的75家企业和57家合作社签订四方协议。这些合作协议的签订,是深化科技合作,助推科研成果高效转移转化,加强校地校企合作,打开转移转化新局面的重要举措。

新农院紧跟国家乡村振兴战略决策部署,以青海区域创新发展和乡村振兴建设的实际需求为导向,以机制体制改革和服务模式创新为重点,保障农业科技推广和农村社会服务的重要力量,学校已建立“青海乡村振兴研究院”和“现代农业产业学院”,为了推动产教融合发展,校企共同培养模式,通过建设一批一流涉农专业、一批农科教人才培养基地、加大“双师型”建设力度等措施,培育农林牧学生“爱农知农为农”素养,让学生走进农村、走近农民、走向农业,引导学生学农爱农知农为农,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全面增强学生服务“三农”和农业农村现代化的使命感和责任感,发挥青海大学在青海省乡村振兴建设中的引领和带动作用,为社会输出专业型人才做贡献。进一步将青海乡村振兴研究院建成一个集智库建设、人才培养、科技培训、技术支撑一体的智库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