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目前的位置: 首页» 形势动态

关于“一带一路”农业合作的思考与建议

    20139月和10月,习近平主席在出访哈萨克斯坦和印度尼西亚期间,先后提出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简称“一带一路”)的重大倡议,立即得到国际社会高度关注和广泛参与。几年来的实践充分证明,加快“一带一路”建设,促进了沿线各国经济繁荣与区域经济合作,加强了不同文明交流互鉴,推动了世界和平发展,是一项造福世界各国人民的伟大事业。2017514~15日,中国主办的“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取得了巨大成功,赢得了海内外高度赞誉。对于我们来说,接下来的最重要任务就是不断地深入学习、思考和落实。

一、习主席提出的“一带一路”倡议为何能成为全球共识

    与论坛取得的丰富的、沉甸甸的多个合作协议和项目工程相比,“一带一路”由几年前的地区倡议发展成为全球共识更具有全球战略意义。之所以能够取得如此成就,最重要的原因有两点:一是经济全球化进程目前正处于“回挡”阶段(犹如浩浩荡荡的长江水前进过程遇到障碍产生的一种现象),保护主义和孤立主义日益盛行,特别是一些发达国家所推行的保护主义思想和政策,令很多国家和经济体感到非常茫然,亟需中国这个全球第二大经济体扛起推动全球化的大旗,“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正可谓顺世界潮流而为。二是中国提出的“一带一路”倡议充分运用和发挥了数千年儒家文化“和”“容”“共”等思想精髓,理念和宗旨的阐释也运用了国际语言,正好契合了“一带一路”沿线不同发展阶段国家的迫切需求。

二、如何深入认识和把握“一带一路”倡议的战略定位

    2013年“一带一路”倡议刚提出时,有专家认为它是中国版的马歇尔计划,也有专家认为它是中国为了对抗当时美国主导的TPP协定,毫无疑问这些都是片面的甚至是错误的观点。首先应该看到,十八大以来中央关于开放提出了一系列新的精神要求,核心就是在全球化纵深推进背景下加快构建我国全面开放新格局和新体制。其次应该看到,“一带一路”倡议顺应了世界经济格局再平衡和全球政治格局再平衡的发展趋势,不仅是我国经济新常态发展的新引擎,也是我国构建“开放型新体制新格局”的战略框架和战略抓手。

    最后需要看到,“一带一路”倡议是一个关系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超级大战略,也是一个影响全球平衡和格局的超级大战略。习近平主席提出倡议的方式是“借古树今”,从涉及的地域、内容以及创新等方面来看,都远远超越了全球现有的各种协定、合作以及治理体系等范畴,“一带一路”倡议是一个前所未有的广泛、复杂、开放以及新型合作与发展平台。从覆盖地域来看,倡议是开放包容的,目前涉及的国家已经不局限于古代丝绸之路沿线,将来肯定是要着眼于全球视野。从合作内容来看,倡议所提出的“五通”之间具有很强的逻辑性和系统性,很难想象如果没有政策沟通和设施联通,贸易畅通如何实现大发展;很难想象如果没有资金融通,设施联通如何得到实现;很难想象如果没有民心相通这个内在吸引力(也是倡议的核心软实力),其他“四通”会持续多久,发展多深。从创新方面来看,中国主导的“一带一路”吸取多年来全球治理“说的多、落实少”的经验教训,不只停留在倡议、共识、宣言等国家领导人层面,还建立了高级别的领导协调小组和专门的常设工作机构,明确2018年召开第二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领导人峰会论坛,在国家部委和各种企业层面都建立了更加紧密的合作机制,常态化和系统化的合作体制机制创新为“一带一路”伟大事业的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三、如何深入认识和把握“一带一路”农业合作现状和问题

    农业是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的基础产业和民心产业,“一带一路”沿线大多数国家都是依赖农业的发展中国家,不言而喻,农业合作在“一带一路”建设中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地位。近年来,随着中国国际影响力的快速提升,农业越来越成为国家外交与国际合作的重要内容。论坛期间,农业部联合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商务部和外交部发布了《共同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农业合作的愿景与行动》,为下一步推进农业合作提供了原则、思路及机制等。

    总的来看,我国与“一带一路”国家农业合作已具备一定基础和较好的发展态势。农业政策沟通不断加强,技术交流不断扩大,农业贸易与投资都不断增长。但也要清醒地看到,“一带一路”建设中农业国际合作发展仍然存在一些突出问题:一是认识问题。尽管农业在很多国家都很重要,但由于其投资周期长、见效慢、技术壁垒强等原因,经常出现“政府重视、企业忽视、媒体藐视”等普遍问题。过去四年我国在“一带一路”建设推进中也有这个问题,国内媒体把主要眼光放在了港口、铁路、电力等领域,关心农业合作的相对不多。二是系统问题。我国与沿线国家农业合作呈现“技术交流和进出口贸易相对较多、政策沟通与农业投资相对较少”的特点,而成熟稳定的农业国际合作迫切需要这些领域全面发展和协调配合,单一方式的农业合作时代已经越来越不适应国内外形势发展的要求。三是风险问题。尽管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开展农业合作具有显著的资源潜力,但是“一带一路”沿线一些地区政治动荡不稳定,这会对我国开展农业合作带来很多不确定性。更重要的是,风险还来自沿线国家政策的不确定性,这是发展中国家普遍存在的问题。四是经验问题。过去我们经常说,国内企业规模小,资金实力不强,抗风险能力弱。现在的问题是中国一些农业企业在海外投资“不差钱”,但很多贸易投资活动仍很艰难,主要是我们的农业企业参与国际化进程时间短、理念不新、经验不足。五是投资环境新挑战。新世纪以来,国际投资环境也发生了巨大变化,各国更加关注外国投资对本国生态、环境、社会、文化等方面的可持续发展是否会造成冲击。农业是一个与生态环境以及社会文化紧密相关的产业,农业对外直接投资必然会面临东道国方面提出的生态环境保护与农业文化保护等标准性要求,如澳大利亚明确要求外国投资项目必须通过环境保护、生态平衡与生物多样性可持续发展审查。而要达到这些要求可能会显著增加经营成本,致使海外投资项目效益不佳,同时影响投资项目的时间周期。此外,农业作为与民生息息相关的产业,对外直接投资还往往面临劳工与社会文化融入等复杂问题。

四、如何进一步提升“一带一路”农业国际合作水平

    基本思路是:依据农业部等四部委联合发布的《共同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农业合作的愿景与行动》,不断探索、创新、细化和完善相关内容,推动“一带一路”农业国际合作蓬勃发展。具体建议如下:

    一是提高沿线国家农业企业与媒体的关注和认识。采取研讨、对话、推介等多种方式,改变政府部门和国际组织很热、企业媒体较凉的局面,不断提高全社会对“一带一路”农业国际合作重大意义的认识。

    二是农业教育与科技交流合作先行。本着先易后难的原则,加快提升我国农业国际合作的软实力。要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开展更大规模的科技交流合作,这是促进发展中国家农业现代化建设的关键环节;要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开展更大规模的教育交流合作,职业教育和高等教育环节都很迫切和重要。

    三是要充分发挥中国农业优势和企业主体作用。我国农业地域广、类型多,在农业模式上可以与很多国家对接合作交流。要充分发挥我国农业在市场、贸易、科技、装备以及资金等方面的独特优势,要学会打复杂的“组合拳”。要充分发挥涉农企业的主体作用,培育和提高企业在更大领域配置农业资源的能力,支持他们在“一带一路”框架下重构农产品和食品供应链和价值链并占据主导地位。

    四是不断创新农业国际合作的体制机制和模式等。鉴于“一带一路”农业合作是个复杂的系统工程,要加快完善现有对外农业合作的统一归口管理体制,建立常设的协调工作机制,加快对海外农业产业园等新模式的探索。

    五是加强常态化的政策沟通协调,为“一带一路”农业合作建设保驾护航。不仅要加快相关农业政策协调频率和加大协调力度,更要学习如何成为区域乃至全球农业治理规则的制定者和主导者。

(来源:中国农业信息网)